父子两人为此争论不休。最终,一个5岁的孩子面对父亲的摧心痛楚,还是决定结束他对足球的热爱,转而面向乒乓球赛场踏上新的征程。
从选择乒乓球开始,张继科就融入了父亲设计的“地狱训练”。张传铭首先清空家中的最大房间,摆设乒乓球台,又在地上垫高木板,方便还不高的儿子能够顺利击球练习。
除击球技巧训练外,更让这个5岁孩子吃不消的,是父亲为他设计的体能“洗礼”——爬绳、蛙跳、单腿跳,父子俩在自家小院里走跳跃的身影成了邻里一道靓丽景致。
7岁那年,张传铭又带儿子进海游泳,以锻炼身体协调性。
在如此密集魔鬼训练下,张继科的体能与球技均有大幅进步。8岁那年,他首次获得为青岛队参加省级比赛的机会。
比赛中,这个小小身板的孩子就像放电一般,速度快,力量足,全场奔波不停,大放异彩。
“优异的体能是第一位的,这孩子前途无量!”教练们交口称赞。
14岁那年,张继科如愿以偿进入国家二队。一年后,他又跻身国家一队,成为期待已久的新星。这让父亲张传铭欣喜不已,高兴之余把几位朋友都请来痛饮庆祝。
在他和教练的目标规划下,张继科正一步步朝着主力队员的方向努力。
没想到好景不长。就在15岁那年,张继科突然被曝涉赌丑闻,颜面扫地,直接被开除离队。 一时间天崩地裂,想出国发展的念头也被父亲严词拒绝。
“我再也不想打球了......”一次父子谈话中,情绪跌入谷底的张继科说出了放弃的念头。这坚决的言论让父亲张传铭勃然大怒。
然而转念一想,他明白儿子正处在人生低谷,需要时间面对自我。
于是他给了儿子一天考虑的时间。这漫长的一天一夜,年轻的张继科经历了痛苦的自我反省与挣扎。最后,在父亲与教练的开导鼓励下,他重新拾回了对乒乓球的信心。
一年后,张继科重返国家队,丰盈的果实也随之而来。
经过低谷的洗礼,重新回到国家队的张继科似乎升华。他在队中渐渐坐稳主力位置,并在2008年全锦赛首次夺得男单冠军。
更令人惊喜的是,在2010年世乒赛男团决赛中,张继科为中国队奠定了关键的一分。此后,他如战神降世,在2011年用仅445天时间完成了所有重要赛事的大满贯,打破历史最短纪录,乒坛从此多了一位“小霸王”。
一个个辉煌的胜利不断到来。尤其是里约奥运会夺冠后,张继科在发布会上的一句“可惜了”击中了无数球迷的笑点。
这与父亲张传铭的严肃而低调不同,张继科的个性幽默与酷炫很快在球迷中积累起高涨的人气。一时间,“乒坛小霸王”这个绰号传遍大江南北。
眼看儿子从一个调皮的孩子长成体育界新星,转眼间张继科已经34岁,仍然保持着单身状态。
作为父亲,张传铭自然会对儿子的婚事提前操心规划。在他心中,儿媳妇的标准是温柔贤惠,最好身高168cm以上。
这些想法受到了舆论的双向评价。毕竟,相似人生道路的前辈孔令辉,也已47岁却依然单身。
足球梦想化为空的张继科,时光荏苒,最美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乒乓球事业。如今赢得荣誉,却未能及时在情感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。
张继科什么时候能找到合适的另一半,与心仪的姑娘步入婚姻的殿堂,这就很难说了。谁能预测感情的缘分呢?张传铭只能耐心等待,并期盼儿子能尽早找到真爱。
眼看儿子在电视屏幕上获胜拥抱,张传铭的内心澎湃。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。他深刻体会到,儿子今天的辉煌成就,自己的教导与支持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作为经验老道的乒乓球教练,张传铭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项目的残酷竞争。所以他不遗余力地严格要求儿子,监督他训练每一个细节。
只要儿子一有走神懈怠,他就毫不留情地批评指正。
这种中国式严苛的培养模式,令妻子和儿子倍感压力。然而在张继科15岁遭遇滑铁卢被开除的那段日子里,我们看到了慈父的一面——他心疼儿子颓丧的样子,极力挽回儿子的信心。
正是在这关键时刻,父亲的鼓励扮演了摇旗呐喊的作用。
人生的成功,往往源于少年时期的意志培养。如果没有父亲的严格教导,就没有后来屡创佳绩、风头无两的张继科。
儿子的每一个胜利,都让父亲由衷地欣慰。严而有爱的父亲,锻造了一位乒坛传奇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