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特巴尔斯基参加过三次世界杯,前两次都是亚军。1982年的世界杯,他攻入一球本该在对阵法国的半决赛名垂青史,但门将舒马赫对巴蒂斯通的严重犯规让德国这场大逆转变了味道,“塞维利亚惊魂”的影响远远超越进球,后来的世界杯决赛西德输给意大利。1986年世界杯西德输给马拉多纳带队的阿根廷,利特巴尔斯基在那届杯赛只是边缘人物。除此之外,利特巴尔斯基的俱乐部生涯也颇有遗憾,科隆在德甲联赛获得三次亚军,两次折戟德国杯决赛,联盟杯决赛还输给皇马。
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,利特巴尔斯基终于时来运转。他与马特乌斯、克林斯曼等巅峰期的球星一起带着德国队出征,第一场4-1大胜南斯拉夫开了好头,但是1/4决赛时候,利特巴尔斯基受伤了,半决赛他只能坐在替补席为球队捏把汗,好在决赛时候他能首发,西德最终复仇阿根廷,捧回世界杯冠军。
1993年,利特巴尔斯基在奥寺康彦的建议下转投日本J联赛,刚开始日本球员没见过这么大牌的球星,比赛过程中都问他要签名,后来日本足球联赛逐渐规范化,利特巴尔斯基甚至联系了著名经纪人格罗特,帮助很多日本球员到欧洲俱乐部踢球,他在推动日本足球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利特巴尔斯基曾经在评价日本球员刘洋的时候说过,与许多南美球员“抱团”不同,日本球员更加自律,在旅欧之前就会计划好一切,哪怕是饮食的细节,他们在欧洲会严格制定每天的时间表,为一个具体目标达成而努力,如果身边有一起踢球的同胞,他们会考虑同胞在做什么,因此影响自己的表现,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完美主义。
利特巴尔斯基第二任妻子是日本人,帮助他融入日本生活,并在东方开启执教生涯,再后来利特巴尔斯基成为球探,这位德国名宿参与过许多对外足球交流。
另一位特罗晓夫斯基也是小个子球员,速度快,技术出众,甚至被称为“哈斯勒第二”。特罗晓夫斯基出生在波兰长在德国,他母亲多次给波兰足协写信推荐儿子,但由于身高原因波兰队没有征召他,特罗晓夫斯基最终只能代表德国队出战。
特罗晓夫斯基是拜仁青训出品的天才青年,但当时拜仁人才济济,马加特并不青睐他,加上拉姆、施魏因斯泰格这些年轻球员的发展轨迹令人羡慕,上位失败的特罗晓夫斯基转投汉堡。他在汉堡的表现还算不错,后来去过塞维利亚效力,2008年欧洲杯、2010年世界杯德国大名单中也有他的身影,可惜特罗晓夫斯基始终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高度。
最后是大家最熟悉的波尔蒂王子。
波多尔斯基成名于科隆随即立刻转会拜仁,缺少高光表现后重返科隆,后来连续辗转阿森纳、国际米兰、加拉塔萨雷,最后也去到日职联踢球。
具有双重国籍的波多尔斯基面对自己祖国波兰的不作为,而自己成长的土地又将他视如珍宝,最终决定为德国国家队效力。2006年德国世界杯,波多尔斯基打进三球,被评为了世界杯最佳年轻球员。2008年欧洲杯预选赛,德国队13-0血洗圣马力诺,波多尔斯基成就了大四喜。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中波多尔斯基同样是队内最佳射手。他在2016年退出国家队,让童话一代基本成为过去。
球场上还有哪些“斯基”令你印象深刻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